作文是写作常见分类的一种,它吸取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感想,通过作文表达情感的升华,本站编辑为您精心推荐几篇关于关于悌的作文内容,欢迎阅读收藏。
目录:
- 孩子要参加汉服成人礼,需要文言文版的父母寄语,求老师指点,急用篇一
-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二
-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三
-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四
-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五
孩子要参加汉服成人礼,需要文言文版的父母寄语,求老师指点,急用篇一
古人给儿女的成人礼的勉语,作参考: 《示儿长语》[清]潘德舆 ○作人诗七章 作人先立志,志立乃根基。
人无向上志,念念入涂泥。从善天所命,尔毋迷途歧。 念念循善念,大端为顺亲。何不从亲训,而乃从他人?悖德者自思,何以有此身? 顺亲非面貌,反身诚为主。外顺内悖之,禽兽衣冠伍。魂梦内省来,欺诈速宜去。 诚心顺亲者,作事必识羞。惟恐辱吾亲,戏荡是吾仇。匪人引货色,断不与交游。 识羞知正路,步步学谨慎。守身如执玉,保德保性命。一言不敢妄,矧敢有恶行? 谨慎自勤业,读书真读书。熟读复细思,无处肯模糊。将求古人心,立品与之俱。 凡吾之所言,经传咸已具。古训谁不闻?嗜欲绊乃误。斩欲始作人,失足悔迟暮。 右诗七章,章章相衔接而下,以首章为提纲,以末章为归宿。中五章□顺亲,仁也;诚身,信也;识羞,义也;谨慎,礼也;读书,智也。五常具备,万事万物之理,不出乎此矣。所以不言五常之名目,不依其自然之次序者,以言其理,则名目可不言也。且五常之理,甚大而精,姑言浅近急切之端,以自成其次序耳。 顺亲、诚身,虽非浅近,而小子肯听父母教训,亦为顺亲;肯踏实作事,绝不说谎欺人,亦为诚身,此皆最急之事。识羞、谨慎,皆踏实做工夫处,故即次之。读书,在作人为余事,乃智之一端,故置之后;然非此不能明理以诚其身,故足与上四者相配而立也。总之,先非立志,则善无原;终非斩欲,则恶不净。故首、末二章,尤吃紧也。能率首、末二章之意,而中五章,乃一线穿成矣。 以“作人”二字命题,明从此,则为人;不从此,则为禽兽也。欲为人乎?欲为禽兽乎?如之何勿思?孟子曰:“我固有之也,弗思尔矣。”“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故“思”字最要。思之熟乃能立志耳。程子亦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一心为善,非立志而何。 知羞能吃苦,踏实自生明(肯吃苦而不寻乐,必是个出色男子)。理义为真我,《诗》、《书》是后天。 聪明而浮游,非有成之材也。鲁钝之质而又有浮游之心,吾不知之矣。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尔辈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视若束缚人之物而苦之也。知其所以当然之故,则不苦之矣。此非思不可也。口讲耳闻,皆当然者也;学也,学而不思则罔,罔则苦也。 讲日记故事,孝子悌弟,便有思齐之心,方是有才情后生。 肯读书者,远到不信道,为下愚。 只要一个真心,“真心”者,耻也。 先求专诚不欺,再讲余事。 天下无一事能假,天下无一人可欺。不能假而假之,其徒假也──可笑。不能欺而欺之,其自欺也──可哀。 浑朴如孺子,微细如鸟雀,而不能欺之言色间,况进于此者乎? 孝弟者,人之元气;廉耻者,人之骨干;忠信者,人之心肝,试思此,有一时可无者乎? 经、史,饮食也,所谓“后天”也,亦不可废也。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二
意思就是我们这些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
这是曾国藩说过的话。
进德就是指孝、悌、仁、义的品德;修业是指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这两件事都由我做主,得进一尺,便是我自己的一尺;得进一寸,便是我自己的一寸。今天进一分德,就像积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存了一分钱。德业共进,那么家业一天比一天兴旺。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只有培养品德、研习学业两件事靠得住。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四
货物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则名言出自于礼记中的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什么意思篇五
《示儿长语》[清]潘德舆 ○作人诗七章 作人先立志,志立乃根基。
人无向上志,念念入涂泥。从善天所命,尔毋迷途歧。 念念循善念,大端为顺亲。何不从亲训,而乃从他人?悖德者自思,何以有此身? 顺亲非面貌,反身诚为主。外顺内悖之,禽兽衣冠伍。魂梦内省来,欺诈速宜去。 诚心顺亲者,作事必识羞。惟恐辱吾亲,戏荡是吾仇。匪人引货色,断不与交游。 识羞知正路,步步学谨慎。守身如执玉,保德保性命。一言不敢妄,矧敢有恶行? 谨慎自勤业,读书真读书。熟读复细思,无处肯模糊。将求古人心,立品与之俱。 凡吾之所言,经传咸已具。古训谁不闻?嗜欲绊乃误。斩欲始作人,失足悔迟暮。 右诗七章,章章相衔接而下,以首章为提纲,以末章为归宿。中五章□顺亲,仁也;诚身,信也;识羞,义也;谨慎,礼也;读书,智也。五常具备,万事万物之理,不出乎此矣。所以不言五常之名目,不依其自然之次序者,以言其理,则名目可不言也。且五常之理,甚大而精,姑言浅近急切之端,以自成其次序耳。 顺亲、诚身,虽非浅近,而小子肯听父母教训,亦为顺亲;肯踏实作事,绝不说谎欺人,亦为诚身,此皆最急之事。识羞、谨慎,皆踏实做工夫处,故即次之。读书,在作人为余事,乃智之一端,故置之后;然非此不能明理以诚其身,故足与上四者相配而立也。总之,先非立志,则善无原;终非斩欲,则恶不净。故首、末二章,尤吃紧也。能率首、末二章之意,而中五章,乃一线穿成矣。 以“作人”二字命题,明从此,则为人;不从此,则为禽兽也。欲为人乎?欲为禽兽乎?如之何勿思?孟子曰:“我固有之也,弗思尔矣。”“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故“思”字最要。思之熟乃能立志耳。程子亦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一心为善,非立志而何。 知羞能吃苦,踏实自生明(肯吃苦而不寻乐,必是个出色男子)。理义为真我,《诗》、《书》是后天。 聪明而浮游,非有成之材也。鲁钝之质而又有浮游之心,吾不知之矣。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尔辈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视若束缚人之物而苦之也。知其所以当然之故,则不苦之矣。此非思不可也。口讲耳闻,皆当然者也;学也,学而不思则罔,罔则苦也。 讲日记故事,孝子悌弟,便有思齐之心,方是有才情后生。 肯读书者,远到不信道,为下愚。 只要一个真心,“真心”者,耻也。 先求专诚不欺,再讲余事。 天下无一事能假,天下无一人可欺。不能假而假之,其徒假也──可笑。不能欺而欺之,其自欺也──可哀。 浑朴如孺子,微细如鸟雀,而不能欺之言色间,况进于此者乎? 孝弟者,人之元气;廉耻者,人之骨干;忠信者,人之心肝,试思此,有一时可无者乎? 经、史,饮食也,所谓“后天”也,亦不可废也。
以上就是鲁匠教育网精心组合的文章,是否观后有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有更好的关于悌的作文欢迎投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