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写作常见分类的一种,它吸取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感想,通过作文表达情感的升华,本站编辑为您精心推荐几篇关于雷锋作文素材内容,欢迎阅读收藏。
目录:
中国精神的人物素材篇一
在董万瑞将军的坚守里!这位56岁的老人,长江大堤上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人,他与战士同战斗、72小时不合眼,与大堤共存亡、与洪魔共进退!
在大国脊梁高伯龙隐姓埋名的奉献里!他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默默奉献,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中国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
在李小文院士的布鞋里!李小文堪称国内地理信息学领域的泰斗,朴素得就像一位农民,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他还坚持站着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在郎平34年的执著里!中国女排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排世界杯五冠王,而郎平也拿到了自己排球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杯冠军
中国精神的人物素材篇二
中国精神特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展现中国精神的人物有!“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战士雷锋。雷锋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始终高扬着奉献精神,向基层群众服务,不辞辛劳,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充分展现了其奉献精神。
袁隆平事例素材摘抄开头篇三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事例素材摘抄开头篇四
1、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这根电线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2、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3、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妻子表示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
4、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袁隆平事例素材摘抄开头篇五
生的价值在哪里?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如何衡量?丛飞用他一生的实践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丛飞,一名义工歌手,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178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直至去世前,他还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丛飞短暂的人生普通而平凡,但他的人生价值堪称崇高而伟大.丛飞虽然英年早逝,可他早已实现了对个人有限生命的超越,因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丛飞精神不是一种偶然.丛飞这个典型的出现,是深圳的骄傲、广东的骄傲.丛飞精神最令人感动的是他那博大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助人为快乐之本,尽管丛飞在金钱物质上并不富足,在身体上饱受癌症的折磨,可他依然乐观地、积极地生活,并不遗余力帮助他人.他在奉献中超越自我,在助人中完善自我,一步步从小我迈向大我,追求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升华.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我们从丛飞精神感动中国这一事例中再一次得到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高低,财富有多寡,生命有长短……但这些都不足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不能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砝码.在今天的深圳乃至全国,比丛飞有钱有地位甚至于捐献钱物更多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惟独丛飞如此令人感动、令人敬仰?“自尊自强文明慈善堪称楷模;乐于助人爱心使者一生无愧”的挽联,无疑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
我们今天举行“弘扬丛飞精神”座谈会,就是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要讴歌他的英雄事迹,为的是让这种崇高的精神成为推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春风,成为我们提升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时代呼唤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把丛飞精神变成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蒋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丛飞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着南粤大地每一位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丛飞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弘扬丛飞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忠诚品质.
丛飞是在广东深圳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正是由于对党、对社会主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在病重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表达了“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无限深情.丛飞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有志青年对人生和理想的崇高追求.正如张德江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学习丛飞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的丰富精神内涵.丛飞朴实而崇高的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丛飞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丛飞把人生最大的快乐放在帮助别人上,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总是那么热情和一贯.他参加义工8年,为社会义务服务的时间长达3600小时.他的演出有60%以上都是义演.在自己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10多年来他捐赠钱物300多万元.他自己曾说:“奉献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既反映了丛飞崇高的品德和风格,又反映了他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和博大胸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贯穿在丛飞短暂一生中最突出、最感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丛飞精神的核心内容.
伟大的时代呼唤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丛飞精神是我们广东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代表的那些优秀的思想品德,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构建和谐广东,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弘扬丛飞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把丛飞精神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为实现“三个走在前面”,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与和谐广东而努力奋斗.
丛飞没有要求别人接受他的“教育”,但成千上万的人被他教育了
丛飞,感动中国,震撼人心!
李萍(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博士)
我没有机会去为丛飞送行,也没能在他的“网上灵堂”中为他点上蜡烛,可和千万市民一样,我的心一直在被丛飞这个平凡、平常,却把生命融入永恒的爱的人所深深地震撼!
为什么丛飞震撼了这么多人,为什么丛飞感动了中国?在送别好人丛飞之际,这也许是更值得我们活着的人思考和回答的.
一、感动与震撼表达了人们对道德之善的诉求
早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贤就已明确地将是否懂得“仁义道德”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之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善是道德的最高目的,是人的幸福之源.历史更迭,社会变迁,道德的具体之义亦随之而丰富、变革.但道德作为人的类特性却始终没法改变它与人深刻的内在联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生活,它在给人们创造了许多奇迹和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其最具普遍性的困惑就是道德的困惑.因为不知从何时起,多样多元的丰富性模糊了人的道德底线;物质与财富的增长,却使一些人与道义渐行渐远.有人感叹世风日下;有人忧虑道德滑坡;更有人怀疑没有道德的堕落还有救吗?
成千上万的人被丛飞感动、被丛飞震撼的事实,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表达了人性的复苏,表达了人们对道德之善的诉求!哀莫大于心死,悲莫大于无耻.人们被善所感动,就有求善的希望.
二、感动与震撼诠释了道德的真谛
这应是一个本根性的问题,但在我们看来却似乎越来越不清晰了.道德变成了宣传的口号,道德变成了政绩的标签,道德变成了利益的代名词,道德变成了教导别人的要求.其实,道德是人类给自己的立法,是以人的主体意识去把握的,是人类自我反省的自觉.因而道德首先是律己的,不是要求别人的,自律才是道德的根本.
丛飞感动中国,震撼人心,并不在他发表了什么道德宣言,而在于他用真情和挚爱去温暖了这个有点冰冷的世界,178个孩子的“代理爸爸”使他成为精神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在于他超越了个人狭隘的自我满足,直至身后仍将光明留给别人.他的行为是道德最有力的诠释!
三、感动与震撼开出了道德教育的良方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困惑,为什么我们教了这么多的道德,却难以育出道德之人?道德教育的无力,到底原因何在?虽然这是一言难尽的问题,但被丛飞所感动、所震撼的事实是否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开出了道德教育的良方呢?丛飞没有要求别人接受他的“教育”,但成千上万的人被他教育了.因为他真实的人生揭示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它不同于科学教育,后者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前者是从知到信的过程,不信,就不可能让人心悦诚服,要让人信所教之“道”就必须行道.
即如果“道”不能“有得于心”,也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意义.
有人说,在道德的实践性上,先说后做是贤人,先做后说是圣人.我想说,只说不做是小人,不说不做不是人.道德对于文明社会、幸福生活是一个基座,没有它,人类与禽兽的差别也就快没有了.
纪念丛飞,最好的方式就是践行道德,用道德之心去关怀我们周围的人,去关怀我们共存的社会.
丛飞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南粤人民心中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
丁晋清(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
丛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添了新内涵,树立了典范.
丛飞是服务人民的典范.十几年来,丛飞的心中只装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丛飞生前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在于活得有价值.”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作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和最好注解.学习丛飞,就是要学习他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毕生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丛飞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十几年来,他不求名、不求利,专心致志奉献社会,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把扶弱助贫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奉献做到了极致:节衣省吃,甚至连女儿上幼儿园的学费也要由父母代交;遭受无数的误解和委屈,甚至第一个妻子也离他而去;舍不得花钱住院,宁愿把钱省下来寄给山区需要资助的孩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特别需要弘扬丛飞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增强人们的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丛飞是艰苦奋斗的典范.丛飞作为深圳一名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本可以过上安逸无忧的体面生活.但他倾其所有助人为乐,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甚至身患晚期胃癌,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他自己曾说:“我少吃一点少喝一点,住得差一点,却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使他们不再是文盲,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学习丛飞,就是要学习他甘于清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他抛弃安逸、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和革命意志.
丛飞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深刻的.他虽然走了,但唤醒了许多人对人间真善美的向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鼓舞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丛飞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南粤人民心中!
南粤大地响彻云霄的一曲动人乐章
深圳这片沃土孕育了丛飞精神
范英(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
丛飞,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青年歌手,不幸被病魔夺去了风华正茂的生命.
但他的逝世重于泰山,他的风范永垂不朽.
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集于一身的时代楷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别看重“修身”,看重“仁者爱人”,看重“舍生取义”.丛飞短暂的一生,就是这样做人、做事的.“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在于活得有价值”.这些朴实的语言,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再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彰显.正如张德江书记所说的,“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丛飞的事迹感动中国,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
丛飞是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之一,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20多年来,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圳经济特区既是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这是张德江书记的评价.在这片沃土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为深圳经济特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丛飞,作为1994年才进入深圳经济特区的“新客家人”之一,以其扶困助弱、无私奉献的事迹,感动深圳、感动广东,也感动全国.在丛飞身上,人们真实地、真切地看到了他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丛飞精神是南粤大地响彻云霄的一曲动人乐章.
扶危济困、无私奉献是丛飞精神的核心
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丛飞走了,然而,他给我们留下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谱写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动人时代乐章.
扶危济困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高度赞扬扶危济困的德行,认为这不仅是一种仁爱之举,而且是圣人之为;一个仁者,应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也说,兼爱者,天之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救,有财相分”.同时,扶困济弱、无私奉献更是优良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美了白求恩大夫“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后来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又说:“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使我们的革命队伍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丛飞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反映.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走共同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不是造成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因此,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尚未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们.这就必然要求人们弘扬扶困济弱、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丛飞正是以自己的行为,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光大
刘卓红(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丛飞走了,然而他却留给社会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丛飞精神深入人心、震撼大地.1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服务社会,不图回报地扶困助弱,集中体现了当代“传播文明、奉献社会”的义工精神.这一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光大,是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高尚品格的真实体现,是当代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塑造光辉人生的突出典范.
我们必须看到,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增长的社会,它诱发了人们的物欲,有的人对财富向往的天平倾斜了.加上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一些人变得追求物质享受,推崇及时行乐,关注自我价值,社会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被淡漠了.理想离人们远了,责任变得与己无关了,“我需要社会”的自我意识取代了“社会需要我”的责任意识.不可否认,人的自我价值的完善是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有无社会责任意识,有无回报社会的自觉行为,则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同的根本.
因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我价值是空虚的、不健全的、无意义的.
丛飞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用自己的行为和人生履行着社会责任,甚至在家人的不理解和朋友的质疑下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到底,关键在于三点:一是他有着与别人不同的对待人生的看法.“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的人生目标也正是丛飞所热切追求的人生理想.二是他有着高尚的幸福观.“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列夫·托尔斯泰的格言就是丛飞人生境界的表白.三是他有着对生命的真正解读.“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的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的人生哲理在丛飞身上得到生动体现.
丛飞的事迹感动中国.他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首先源于具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一个人如果确立了坚定的目标,并执着地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能排除各种干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其次源于他有着理性而崇高的追求.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丛飞具备了别人所缺乏的对社会责任的理性认同,因此,他在回报社会中没有掺杂任何个人的目的,并能够一如既往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美好人生.从丛飞精神中,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现代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完美统一的基础上,以爱心和奉献回报社会;以坚定的目标导引自己的言行;以理性的追求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做事,为社会尽责,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社会责任感”的最好诠释
温宪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今天,我们弘扬和学习丛飞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丛飞精神折射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中,他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十分值得提倡.如果每一位公民都对社会多一份责任,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简单地说,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社会里,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是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性的体现.社会责任感对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能否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至关重要.在经典的社会学家眼里,社会绝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一个公民来说,实践社会责任,就意味着他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乐于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丛飞用37年短暂的人生,坚定地走着一条为社会无私奉献之路.他把奉献精神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动摇不了他的信念,只要能够为社会尽一分力,只要能为别人带来欢乐,他总是不辞辛劳、踊跃参与,他几乎倾其所有用于助学、助残、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他的所作所为,唤醒了许多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心和向善的力量.
丛飞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责任感”作了最好的诠释,对什么是“奉献”作出了最出色的回答:为群众做事,为社会尽责,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这样的人生最有价值.
丛飞所演绎的爱心故事昭示: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爱无言下自成蹊
夏泉(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团委书记、博士)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这是央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献给刚于日前病逝的爱心大使丛飞的颁奖词.
丛飞生前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很多捐款助学或为残疾人募捐的各类义演,他倾其所有,10多年里捐了300多万元,而自己却欠下17万元的债务.爱,是丛飞心灵和人生的全部,这也是他短暂的人生中人性最善良的一面.因此,在盖棺定论时,人们不惜用善心若水、厚德载物、爱人以德、大仁大义来褒扬丛飞的善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丛飞无私关爱他人的善举正在社会上激起阵阵温馨的涟漪,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心和向善的力量.
带着无限的热爱与眷念,丛飞短暂的人生之旅如流星划过.丛飞所演绎的爱心故事,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爱他人者,自然也被他人和整个社会所关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正可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行善者走了,但其精神永存.今天,我们学习丛飞、怀念丛飞,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关爱正义、关爱善良、关爱良知的浓郁氛围,让全社会充满温暖的善意和人文关怀,在爱心的传递中,激发、整合社会的各类慈善资源,涌现出更多的爱心大使和义工,用爱心温暖他人、温暖社会,为建设和谐广东而尽心尽力
以上就是鲁匠教育网精心组合的文章,是否观后有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有更好的雷锋作文素材欢迎投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